膜分离技术起源于20 世纪初,初步成型于20世纪60 年代。它利用一张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,在外力作用下,推动目标物质通过,从而对工业用水进行分离、提纯。该技术具有高效分离、能耗低、无相变、设备简单易操作等优点,广泛应用于食品、药品、冶金、化工、电力等诸多行业,被称为“21 世纪的水处理技术”。
1 传统膜分离技术
常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、超滤、纳滤、反渗析,以及结合电化学技术的电渗析、连续电除盐等。
1.1 微滤技术
微滤(MF) 又称微孔过滤,根据筛分原理以压力差作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。膜的孔径范围通常在0.1~20 μm,能从气相或液相中截留大直径的菌体、悬浮固体及其他污染物。微滤膜一般由陶瓷、金属等无机材料,或醋酸纤维素、聚丙烯、聚碳酸酯、聚砜、聚酰胺等有机材料制造。
1.2 超滤技术
超滤分离技术(UF) 也是由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,膜的孔径在0.001 5~0.02 μm 之间,推动压力在100~1000 kPa。通常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 000~300 000,股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(蛋白质、细菌) 、胶体、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,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、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、除热源,是替代活性炭过滤器和多介质过滤器的优良产品。
1.3 纳滤技术
纳滤(NF) 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,其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~1 000,孔径为几纳米,故称为纳滤。纳滤膜的截留特征是以对标准NaCl、MgSO4、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,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、无机元素进行分离,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。
2 新型膜分离技术
在传统膜分离技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新工艺对膜分离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:一方面要提高膜的工作性能,增加膜通量、减轻膜污染、降低压力驱动消耗等; 另一方面力求尽力降低成本,简化膜的制造技术,延长单膜使用时间。由此诞生了渗透汽化膜、液膜和动态膜等新型膜分离技术。
膜分离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、节能环保、运行稳定等优点广泛的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。随着膜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工艺的不断优化,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将发挥出更有意义的作用。
天津格莱氏公司专业致力于过滤器,空气过滤器,管道过滤器,精密过滤器的研制与开发,为您提供不同解决方案。
|